回顶部
欢迎访问,凤凰通讯有限公司!
综合资讯
“三变”改革做“引擎” ——黑山县北关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时间:2020年05月26日  来源: 凤凰通讯社  
分享到:


“三变”改革做“引擎”

 

——黑山县北关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本网讯:【凤凰通讯社黑山 赵井然 报道】辽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街道北关村,把“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来推动。村里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盘活村集体,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同时,还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将“三变”改革工作做实做亮。

 


  在黑山街道北关村海秋甘薯合作社新建的大棚里看到,村民们正在棚里给即将出棚的地瓜苗除草,村书记邬国秋介绍说:“合作社共建地瓜育苗棚41座,每座大棚可育地瓜苗16万棵,每座大棚收入在4.5万元左右,合作社安排有10余人贫困户在这里打工,本村有12户贫困户16人今年全部脱贫”。

 

  北关村通过公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促使北关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快的优化和调整,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土地资源,利用县城所在地区位优势做活做实土地这篇大文章。在股份制合作方面大胆探索,在坚持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突破耕地保护红线、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不让农民利益受损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棚室生产。公司出本金,村民以土地入股,每户拿出土地5亩,共有12户村民入股,合作社跟村集体和村民按投资比例采取年底分红的形式,村集体划拨土地210亩,海秋甘薯合作社投资120万元,共建棚室41座,村干部黄文杰、李江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带头承包了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其中黄文杰承包了6座大棚,李江承包了5座大棚,搞起了甘薯育苗,每亩大棚占地2.5亩,每座大棚收入两茬,上茬育甘薯苗,下茬种青菜,收入在6万元左右,他们富了以后,不忘百姓,带头安排家庭困难,身体有病的困难村民在大棚打工,解决了他们生活困难问题,一起致富奔小康。村民苑青林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没有经济来源,李江将他安排在大棚常年干零活,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村民祖宝海患轻微脑血栓,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黄文杰将他安排在大棚里打扫卫生,每月有近千元收入,同时合作社共安排家庭困难村民10余人,每月收入2000余元,现在全部脱贫。



  同时合作社聘请农业技术人员作指导,开展多种果蔬种植,种植地瓜、葡萄、油桃、草莓等,大力发展采摘、休闲观光农业,让乡村一日游成为当地特色品牌,黑山街道北关村为全面加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引导村民发展加工业、建筑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本村有300多户常年从事小作坊加工做豆腐、修车、饭店餐饮服务,700多人常年在外从事泥瓦匠建筑工作,优先从贫困村民中招收工人,着力解决本村农民的就业问题,现在共解决北关村民就业人员50人。人均收入3万多元,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黑山街道北关村实行“三变”改革后,坚持“基地化示范、产业化发展、品牌化带动”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三变”改革实施范围,盘活村集体资源、聚集分散的资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幅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让农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三变”改革不但让农民富了起来,也让乡村靓了起来、美了起来。

责任编辑:孙多艺
网媒支持
凤凰通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本站同意或授权不得转载网站的内容。

联系电话:16710343211 微信:sdy19840822
邮箱:503490058@qq.com

  粤ICP备1914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