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上的三台载荷的观测数据已对全球试开放。其中,“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载荷的在轨表现最为优秀,迄今已观测到200多个太阳耀斑,不仅实现了我国首次太阳硬X射线成像,其成像质量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记者29日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了解到,目前在青海可可西里,雌性藏羚羊迁徙产仔进入了高峰期。
5月21日16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该卫星作为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国内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将提高我国空间磁测技术水平。本次发射还搭载了武汉大学研制的珞珈二号01卫星。
记者2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正式开启了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的新里程。这标志着中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MSCam)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