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习近平主席致贺信。
浙江是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起源地和率先实践地。习主席在贺信中提到这一理念: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
当今世界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挑战。习主席提出的“两山论”,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
2013年9月,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回答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说: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习主席将其中的辩证关系说得非常透彻。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习主席将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发展矛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出了解决办法。老挝应该将它作为自己的发展理念。”
2013年以来,习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阐释“两山论”——
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纳赛尔·阿卜杜勒-阿勒说,习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明他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两山论”凝结了中国智慧,是值得借鉴的发展理念。
塞罕坝景色(2018年7月2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
全球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以大气治理为例,中国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蓝天保卫战,经过艰苦努力,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节能减排持续推进。2019年1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中国已提前达到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排放目标;
——土地荒漠化防治取得积极成效。实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双减轻”,提前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
……
秦岭深处,洛南县锦绣大地花博园内盛开的海棠与郁金香交相辉映。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国在环境修复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改变了曾经被污染的土地、河水和天空。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在对外合作中,中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在施建过程中成功保护蒙巴萨红树林,并保障所有类型野生动物自由通过铁路线;
——斯里兰卡科伦坡集装箱码头开展“油改电”改造,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家也是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色码头;
——巴厘岛燃煤电厂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防控污染,在供应全岛40%电力的同时,让附近的海豚湾保持了自然生态;
……
2017年4月26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一期燃煤电站冷却水排放出口照片。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说,中国将生态理念放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这种战略眼光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治理方面的引领者。
中国菌草技术传播到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莱索托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有中国的技术支持;中国科技助力中亚国家“点荒变绿”;中东多国专家来中国学习在沙漠中筑起绿洲的固沙法……如今,中国的生态治理经验,正分享给越来越多的国家。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旱作梯田(2019年8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世界赞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两山论”等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
——2018年,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在考察浙江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中国发展理念表示高度赞赏:“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带给世界各国,并以此来激励各国改善生态环境”。
……
“两山论”让世界各国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它们与中国开展生态合作的强烈愿望。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中老山水相连,我们期望能在澜沧江-湄公河治理开发和水质土壤检测方面与中国同行紧密协作。”
卡塔尔《卡塔尔论坛报》总编辑卢艾·卡杜米表示,中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卡塔尔与中国之间的合作空间巨大。
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说,“两山论”是超越国界的,它为南美洲、非洲国家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记者:王雅晨、杨元勇、章建华、吴丹妮、吴昊、杨臻;编辑:郝薇薇、陈杉、钱泳文、王申、金正;制图:陈杉;新华社国际部出品)
联系电话:16710343211 微信:sdy19840822
邮箱:5034900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