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欢迎访问,凤凰通讯有限公司!
凤通社
历史借鉴
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
时间:2020年11月30日  来源: 凤凰通讯社  
分享到:

  本网讯:【凤凰通讯社消息】《义勇军誓词歌》:“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留着我们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

 

  看过这首歌的人们,都会觉得这首歌与国歌太想象了,心中不禁要问,其作者是谁呢?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什么能写出如此有气势的歌曲?

 

  这首歌的作者就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高鹏振。

 

  高鹏振1898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歪脖山村的一个富庶的满族家庭,大学文化,因不良的政治形势,被迫回乡做了一名自卫团首领。因与军阀冲突,被逼上梁山,并很快做了奉热交界地区的绿林大盟主。但这一切并没有泯灭其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1925年加入国民党,1930年4月经杨靖宇介绍又秘密加入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正在沈阳疗伤的他,立即组织部下14人打响了东北民众抗战第一枪,之后连夜返回故里组织民众抗日队伍,并于1931年9月27日在关帝庙前宣布正式成立镇北军,即中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

 

  相关专家指出,高鹏振的行动代表着中华民族由甲午战争的蒙昧变成了“九一八”的觉醒,如果九一八事变是“国耻”的话,那么从高鹏振开始就是“雪耻”,因为他的行动标志着中国民众主动抵抗的开始,也拉开了历时十四年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大幕。尤其是高鹏振在中华大地第一个发出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心灵呐喊,并首次用行动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成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提供了“第一原型”,也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形象源头与精神源头。因此意义重大。

 

  为了打造好这支义勇军,高鹏振在建军时专门为部队撰写了一篇《抗日誓词》,被义勇军官兵称作“老梯子抗日誓词”。不久,此誓词经东北民众救国会特派员王立川整理后填在《满江红》古曲里,就成了中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由于此歌曲非常能反应广大民众那种面对外敌,万众一心,共筑血肉长城的共同心声,所以此歌曲被广为传唱,流传甚广。这首军歌也成为了鼓励义勇军官兵奋勇抗敌的有力思想武器。

 

  伴随着这首《义勇军誓词歌》的歌声,高鹏振率部开始了长达7年的浴血抗战,直到1937年6月23日牺牲。他共进行大小战斗数百场,其中仅大型战斗就达一百多场,歼敌数千人。尤其是他7年抗战中的最大的亮点——“黑山抗战大捷”,不仅受到中共满洲省委的盛赞,而且对于东北初期的抗战形势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抗日,他至少牺牲了7位亲人。他的父亲、弟弟、侄子、妻侄、外甥、堂侄、表叔等全部牺牲在抗战事业上,其后人因抗战而改名换姓,至今姓张。高鹏振的一家可谓全民族抗战的典型代表,充分诠释了国歌的精神内涵。

 

  当年,高鹏振创作的《义勇军誓词歌》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以高鹏振的家乡为源头不断地向远方流淌,并且河流越来越大,进而形成了滔滔的江河。

 



  在热河抗战时,这首军歌被国歌作者聂耳得到。关于这一情况,据刘凤梧老将军回忆:1933年2月热河抗战期间,后援会慰问团采访我们义勇军官兵时,我正在指挥部队战士唱《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到歌声,来到我们跟前。聂耳问;‘大家唱的歌的调子是《满江红》,用东北话唱歌词我听不懂。你们唱的是啥子歌?’我听成是‘傻子歌’,便告诉聂耳,我们唱的不是‘傻子歌’,是《义勇军誓词歌》。因为听不懂南方话还闹出了笑话。当时,刘凤梧还从兜里掏出一张《义勇军誓词歌》传单递给聂耳。聂耳先是兴奋地大声朗读歌词,随后激动地拿出小提琴,给义勇军官兵伴奏。从中不难看出,聂耳对这首《义勇军誓词歌》的喜爱。

 

  在拍摄《风云儿女》时,高鹏振的《义勇军誓词歌》还成为了聂耳与田汉创作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基本素材。相关专家经过对比,发现田汉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歌词与高鹏振创作的《义勇军誓词歌》高度相似,甚至其原始歌词中的每一句歌词在《义勇军誓词歌》中均能找到相似或相同的句子。相关专家还发现聂耳在整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时,无论是开头的感叹、结尾的重复及中间的“起来”的连用等都与《义勇军誓词歌》神似。正是因为如此,《义勇军誓词歌》被专家考证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最原始的“母本”,而创作该歌词的地方——黑山县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歌诞生的源头地。(李明/文

责任编辑:孙多艺
推荐阅读
网媒支持
凤凰通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本站同意或授权不得转载网站的内容。

联系电话:16710343211 微信:sdy19840822
邮箱:503490058@qq.com

  粤ICP备19146759号-1